导入数据...
  
乙型病毒性肝炎
[四川师范大学医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7月11日
  查看:765
  来源:

基础知识

1.  乙型肝炎是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我国的感染人数和发病人数都多,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卫生问题。它可造成慢性肝病和慢性感染,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 

2.  全球2.4亿多人患有慢性(长期)肝脏感染疾病,每年约有78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自1982年以来,已有一种乙型肝炎疫苗可以预防其感染,乙肝疫苗对预防感染及其慢性后果的效果达到95%。  

3.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可存活至少7天。在此期间,如果病毒进入未接种乙肝疫苗者的身体,依然可造成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不会通过受污染的食品或水传播,通常不可能在工作场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潜伏期平均达75天,但也可能为30至180天不等。乙型肝炎病毒在感染后30至60天即可发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4.  多数人在急性传染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些人有急性病患,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 

传播途径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母婴和性途径传播。

1.  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类制品可以传染乙肝。使用未经彻底消毒的器械进行进入人体的操作,如文身、文眉、补牙、修面、修脚,或者进行内窥镜检查操作,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血液透析都可能传播乙肝。

2.  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方式引起的HBV感染。

3.  性传播:已感染乙肝病毒的一方可以通过无保护性交使另一方感染乙肝病毒。

慢性乙肝病人病情稳定期,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宿舍、一起用餐、共用厕所等都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预防

1.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 

2.  95%以上的婴儿、儿童和青年接种全系列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达到具有保护作用的水平。保护期至少持续20年,可能终身免疫。 

3.  输血要采用正规血站供应的血液和血制品。

4.  口腔及消化道等处的有创伤的医学检查要到正规医院。

5.  不到非正规的场所或者使用未经彻底消毒的器械扎耳孔、文身、刺眉等。

6.  远离毒品,更不能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7.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刮胡刀。

8.  保持单一性伴,乙肝病毒感染者在性交时正确使用质量好的安全套。

感染乙肝病毒的妇女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要咨询专业医师,避免新生儿感染。